2025年03月07日 发布

生成式AI×电子及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交流会举行!100+精英共探产业智能化新未来

from clipboard


3月5日,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源创力”)、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联合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楚源数字技术应用促进中心举办的“生成式AI×电子及智能装备产业创新交流会”在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顺利举行。


出席本次交流会的政产研届重要嘉宾有:源创力常务副总裁吴颖,深圳市电子装备产业协会、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专职副会长刘勇,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秘书长王薇,深圳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执行会长黄云,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委会驻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办副主任吴祺,深圳市和信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吴敏、首席战略官宋飞虎,深圳计算科学研究院商务经理胡雪晴等。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辉担任活动主持。120余位行业专家、企业领袖、技术先锋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生成式AI如何高效驱动产业效率革命。现场座无虚席,气氛十分热烈。


from clipboard

深圳市智能装备产业协会产业政策研究中心主任谢辉



AI革新智造,数字突围生态

刘勇在致辞中系统阐述了人工智能与智能装备产业融合发展的战略价值。他指出,DeepSeek作为全球瞩目的创新力量,正通过提升运营效率、优化商业模式、改进决策机制等方面,推动智能装备产业高质量发展。刘勇强调,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技术迭代,更需要行业从业人员突破传统思维框架,以开放包容的态度探索未知领域,从而加速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跃迁。刘勇表示,本次交流会可以视为探索人工智能和智能装备相融合的起点,未来协会将持续联动企业、技术机构与行业专家,共同为产业繁荣发展注入新动能。


from clipboard

深圳市源创力离岸创新中心常务副总裁  吴颖


吴颖系统介绍了源创力的定位与发展成果。源创力是中国科协旗下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创新创业基地(深圳)的法人执行机构,基地由中国科协与深圳市政府于2015年联合发起成立,依托院士专家、前政府官员及产业领袖组成的顶级智库,构建起“智库-传播-科研-投资”四维创新生态。吴颖还提到,由源创力负责运营的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目前正在全国范围着力推进区域协同创新计划,针对大数据、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等大应用场景搭建供需对接桥梁,联动政府、企业及研发机构构建产业生态圈。吴颖表示,湾区数字技术创新中心诚邀粤港澳大湾区科创企业的入驻,并呼吁共同破解核心技术“卡脖子”难题,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前沿洞察:生成式AI驱动产业跃迁‌

from clipboard

深圳市和信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首席战略官 宋飞虎


宋飞虎围绕“人工智能与工业机遇”展开深度分享。他是牛津大学大学学院区块链研究中心研究员,曾任腾讯高级工程师,在工业软件领域有着十多年的企业合作及应用经验,对于制造业无论是高新精密制造还是最基础的制造领域均十分钦佩。他指出,当前人工智能热潮虽由ChatGPT等产品引爆,但工业领域的人工智能应用早已渗透于视觉识别、机械臂控制等环节,而并非始于大模型时代。他以杭州“六小龙”企业(如DeepSeek、宇树科技等)为例,强调国产科技企业在深科技领域的突破,如DeepSeek通过开源协议打破西方技术封锁,以低成本算力和算法革新显著降低企业AI应用门槛。


宋飞虎通过接地气儿的语言,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人工智能三要素(数据、算力、算法),直言中国在数据层面具备天然优势,但高端算力仍受制于国际供应链,需正视差距。他呼吁企业回归数字化转型本质,首要是夯实数据治理基础,再结合AI实现效率跃升,例如通过大模型优化知识管理、营销获客,而小模型则专注工业场景的精准控制,大模型与小模型有望融合推动工业智能化发展。对于“AI取代人力”的争议,他提出辩证观点:技术淘汰的是停滞者,善用工具者将重构竞争力。最后,宋飞虎建议企业结合自身需求选择技术路径,如利用“蒸馏技术”或本地知识库平衡开源与数据安全,并强调“AI是工具而非答案”,唯有与业务深度融合才能释放其价值。分享结束后,现场参会嘉宾积极互动,就技术开源、企业实践等现实中的工作疑惑提问,宋飞虎逐一解答,引发对AI赋能工业未来的深度思考。


from clipboard

深圳市和信中欧金融科技研究院副院长 吴敏


吴敏从“AI驱动下的产业变革与个体机遇”切入,从战略视角解析了人工智能对商业生态和个人发展的重塑作用。他也指出,企业需先构建数据资产运营体系,再通过算力优化与算法迭代实现降本增效,当前制造业众多的智能化转型案例已经印证了AI在释放专业人才创造力方面的巨大价值。组织变革层面,平台型企业的生态协作模式(如滴滴、乐刻)则为传统科层制组织提供了转型范式。

针对个人发展,吴敏提出“数据思维+提示词工程+工具链整合”的能力模型,强调人机协作效率将成为核心竞争力。他通过“小马补光灯”等实践案例,展示了个体借助AI实现产品开发与商业化的无限可能性,并建议职场人建立动态能力地图,将AI作为经验封装与进化的“第二大脑”。

行业应用层面,吴敏通过电商数据分析、教育领域的AI助教系统等案例,揭示了通用大模型在多场景落地的潜力。他特别指出AI在教育领域的突破性应用——其情绪稳定性与知识储备已超越人类教师,可实现对屏幕面前学生的实时行为分析与个性化辅导。

关于如何面对技术迭代,吴敏提出企业需从“道-法-术-器”的大框架制定发展战略,个人则应建立框架思维来区分信息价值。他强调,AI是延伸能力的杠杆而非替代威胁,并预言未来3-5年人机协作将重构生产力规则。分享的最后,吴敏邀请现场参会者一起互动,通过腾讯元宝、Kimi等手机软件的实时演示及体验,为与会者提供了从认知升级到实践落地的全方位启示。


区域协同创新场景:AI智造锚定千亿集群

from clipboard

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驻粤港澳大湾区产业合作办公室副主任 吴祺


作为源创力区域协同创新计划的重要合作方代表,吴祺在交流会上全面展现了中国光谷作为国家级创新高地的战略布局与成果:作为中国三大智力密集区之一,中国光谷于1988年创建,2024年区域经济总量突破3200亿元,稳居武汉市首位。依托42所高校、56家科研院所的创新资源,促进AI与智能制造产业加速集聚,华为武汉研究院、库伯特等500余家领军企业覆盖自动驾驶、工业机器人等领域,形成“光芯屏端网+大健康”的211产业体系。吴祺特别提到,光谷通过300亿元国家存储器项目构建了存储芯片、光芯片、服务器全产业链闭环,万P级算力集群(相当于500万台高性能计算机)为AI发展筑牢底座。展望2027年,光谷目标实现AI与智能装备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孵化3-5家独角兽企业,诚邀全球企业共建“技术领先、生态完善、场景开放”的智能制造产业高地。


互动交流环节中,参会者们围绕AI算力成本、数据安全等痛点与嘉宾展开深度探讨。活动圆满结束后,大家意犹未尽,仍有不少人驻足进行热烈讨论。‌


from clipboard


本次交流会为电子及智能装备产业的企业家、技术研发骨干及数字化转型团队搭建了一个交流与合作的平台,推动了生成式AI在产业中的应用与发展。通过技术解析、场景案例分享及现场问答,参会者不仅系统拓宽了科技前沿视野,并切实获取了AI应用策略,为产业的智能化升级及自身工作效能提升注入新动能。

推荐阅读